麻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完美骑士和他心中的耶路撒冷不可错
TUhjnbcbe - 2024/4/4 17:23:00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争鸣。史诗电影,因着极目天边的浩瀚和近在咫尺的苍凉,总能给人以无与伦比的震撼。而受限于经费、急功近利、格局和舆论导向等制约因素,伟大的史诗电影当然因不可多得而如数家珍,比如这部被剧场版毁掉的《天国王朝》,看过「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才会知道,只剩下俊男美女和老戏骨撑场面,配合以吸引眼球的宏大战争场面,仍难堪“史诗”二字;而还原了被剪刀手破坏掉的故事性、人物思想行为的目的和逻辑,才能承托起历史的托付、作者的理想、和电影的灵魂。

电影《天国王朝》海报

完整版的《天国王朝》,是足以比肩《魔戒》三部曲、《角斗士》、《勇敢的心》等影史经典的杰作,甚至,在历史和人文价值层面更为弥足珍贵。如果不得不为信仰而战,它绝不是疯狂了几千年的宗教斗争,争夺了几世纪的天国圣城,和以圣经为名义进行掠夺杀戮的十字军东征;如果止战能拯救一城人民的生命,一个完美的骑士毫不犹豫地向一个伟大的敌人献出了耶路撒冷。

01完美骑士巴利安——贵族和铁匠,思考和信仰

历史上,在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期确有巴利安此人。不过,他从始至终是个贵族,并非出身铁匠。他参加了年的哈丁战役,却避免不了与大军一起溃败的命运。死里逃生后,他回到耶路撒冷作为主要指挥者领导了耶路撒冷守城之战,最终亲自与萨拉丁达成了和平献城的协议。

他曾以绝对劣势坚守耶路撒冷,是确有其事的。甚至穆斯林的史书里都将他视作耶路撒冷的国王,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只是一位领主而非伟大的君王一度挡住了他们伟大的萨拉丁前进的脚步。

影片中的巴利安,有着更为曲折和传奇色彩的身世和经历,他是一个铁匠却并不平庸,他还是个机械工程师,他曾设计制造攻城机械,“帮一个王打另一个王”。

所以,他的骑士生父要带他去圣城,并不仅仅因为巴利安是他的私生子,更因为他有才能可以为王效力,延续他的理想。

巴利安杀死教士沦为逃犯,教士从他妻子尸体上偷走的十字架只是导火索,背后是一触即发酝酿已久的风暴。他去耶路撒冷为自杀的妻子救赎灵魂,也是他本人从怀疑、迷茫到失去宗教信仰,又在伊贝林领地上重拾人生信仰的漫漫求索之路。

抵达耶路撒冷的巴利安受到了面具国王的器重,他父亲曾是国王的老师这一点让国王觉得亲近,而巴利安在防御工事讨论中展现的才干,以及他的正义感和对理想的坚守,终使他成为国王的心腹、保卫圣城的领袖人物。

巴利安拒绝与公主的婚姻,不肯“为成大善而行小恶”,是基于他更加神圣的信念。巴利安是影片中虚构成分最大的主要角色,他的作用却绝不仅仅是西方世界的遮羞布,他是思考的化身。巴利安的父亲是老一辈十字军骑士,为了信仰、土地和金钱奋战一生也杀戮一生。那一代怀有理想和良知的人必定会思考到底是为何而战,他们坚守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于是,巴利安作为这种思考的寄托和延续,一路逆行,给出答案。

以神圣为名,对外杀戮异教徒,对内也是党同伐异,巴利安也曾“帮一个王打另一个王,却不知道为什么”,早期的他,内心空无又迷茫;自称兄弟的教士为了占有他的财产千方百计地逼他背井离乡,因教规自杀不得葬在墓地的妻子尸体被毁坏,让他从迷茫里生出愤怒和质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

飘洋过海来到圣城,坐在耶稣殉难的山丘上,看着昏暗夜色中朝圣的人群熙熙攘攘,他仍然感觉不到上帝的存在,“无论如何我已经失去信仰了”。所以圣城保卫战中,他为避免瘟疫下令烧掉阵亡者尸体,遭到主教质疑时他掷地有声地说:“上帝会宽恕的,如果不,那他就不是上帝,我们不必顾忌。”

其实巴利安并非丧失了信仰,在伊贝林领地他带领人民掘地打井,在漫天黄沙中灌溉出一方绿洲,望着亲手缔造的和平、安定和欣欣向荣,他找到了信仰,确信了他守卫的是什么,正如他父亲的遗愿——“保卫国王,国王不在了,保卫人民”。

守城战前动员,巴利安让人们知道大家要守卫的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圣地,而是这里的人民,是自己的亲人。神圣不在耶路撒冷,而在人的心中。所以圣城属于谁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守卫圣城的唯一原因是百年前基督徒攻占耶路撒冷时屠杀了所有的穆斯林,此刻他们面临着穆斯林报复性的屠城。

面对数十倍于已的兵力,巴利安深知没机会取胜,他的目的其实本就是谈判,以顽强和牺牲挣得和谈的机会,他的要求很简单——生命,这是他找到并且坚守的信仰。所以,影片的最后,他对“狮心王”理查一世收复失地的邀请表现得不屑一顾、云淡风轻。

02面具国王鲍德温四世——麻风病人的倾国倾城

“我十六岁打仗,就赢得一场大胜。当时,以为会长命百岁,现在自知活不过三十。你看,人的命运…全都由不得自己。”其实,历史上的鲍德温四世,在九岁时已发现患有麻风病。当他十六岁取得蒙吉萨战役大胜时,世人皆知他已来日无多。所以,鲍德温四世的真实境遇要比电影中更糟糕,从即位开始,他抽到的就是一手烂牌。

他十三岁那年,雄才大略的萨拉丁已经整合了穆斯林势力,形成了对耶路撒冷王国的两面夹攻。鲍德温四世的父亲阿马里克一世,也可谓一代英主,却在赶往与摄政埃及的艾米尔寻求合作的途中死于痢疾,只留下病弱的幼子,与穆斯林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家周旋。他十五岁时,局势进一步恶化,拜占庭玛纽尔皇帝的军队被云门苏丹国击溃,原来耶路撒冷、拜占庭与埃及的制衡被打破,耶路撒冷丧失了最有力的盟友,不得不独力面对强敌。幸而鲍德温四世年少有为,他迅速平息了国内的势力纷争,且在关键时刻打了几次胜仗,虽然在基拉克“不战而屈人之兵”时,他已经“没有手指,没有脚趾,也快要瞎了”(《西洋世界军事史》富勒著)。

“君令,或不可违;父命,或不可逆;人仍可自主行动,那样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可是记住:即使处于王权之下,霸者之前,人,不可不问一己良知。当你面对上帝,你不可推说迫于无奈,不可推说当时是权宜之计,推卸不得!切记!”

电影中白袍遮身的鲍德温四世,隔着面具对初来乍到的巴利安说出这一番惊世骇俗的话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利安的父亲一定要他来到耶路撒冷,继续守护这位身负“神之诅咒”的国王。

鲍德温四世传位给七岁的侄子,并任命主和派摄政,以避免王权落到主战派首领盖氏的手中。甚至,为避免即位纷争,他在世时即让小王子加冕,他忍受病痛、殚精竭虑地寄望于那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下一代贤王,拯救王城。可是,天不遂人愿,鲍德温五世即位一年后就去世,面具国王十几年苦苦支撑,最终落得一场虚空。

电影中的安排可谓异曲同工,鲍德温四世托付美丽的西比拉公主和天使般的小王子给他心目中的完美骑士巴利安,可他又何尝不知,除了他奉上的爱情和江山,骑士要面对的还有剪除盖氏及其支持者的罪恶和血腥,而巴利安定会如他所说的那样“不可不问一己良知”而拒绝王命:“如果圣城行不义,圣城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听到意料之中的回答后,一句淡淡的“sobeit(就这样吧)把一个将死之王的高贵,凄凉,无奈又从容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刻,“一己良知”让巴利安和鲍德温四世合二为一,电影赋予了虚构的巴利安另一层意义——面具国王的精神衣钵。

婚事被心爱之人拒绝,让本来特立独行、热情奔放西比拉公主心灰意冷,更残忍的是,得知儿子也染了麻风病,也将面对和他的舅舅同样的命运后,她还要亲手毒死自己天使般的儿子。因为,她揭开王的面具时,看见面具下那张曾经英武俊美的脸庞,已经变得多么丑陋和狰狞,那是兄妹二人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英年早逝的鲍德温四世并未建立什么丰功伟业,他却在有限的生命里以智慧和勇气,让争斗至今的耶稣和安拉一度握手言和。他的风采流传后世,跃然光影,成为混乱愚昧的十字军历史中难得的一抹亮色。随着他的死亡而来的,是哈丁之战中基督圣物真十字架的毁灭和骑士军团的尸横遍野;是耶路撒冷围城战中火石满天和象征宗教共存的天国覆灭;是历史出现拐点,西方文明历上一次伟大的尝试与坚持宣告终结,残酷的异端时代开始了。

03穆斯林的英雄萨拉丁——有着真信仰的异教徒

今天,在大马士革著名的倭马亚清真寺附近,有一座宏伟的陵墓,每天吸引着众多的阿拉伯人和外国旅游者前往瞻仰。安息在这座陵墓中的人就是穆斯林的传奇英雄萨拉丁。

电影中再现了年十字军与穆斯林大军的哈丁之战和耶路撒围城战,据史料记载,十字军和耶路撒冷联军惨败,数万名主力部队被萨拉丁全歼,天空中都是觅食的秃鹫,使得方圆数里看不到阳光,欧洲人的鲜血让岩石几十年内都是红色。

获胜后的萨拉丁立即挥军直取已经失去防御能力的圣城耶路撒冷,抛石机,火弹,石脑油,箭弩齐发……虽然巴利安挺身而出,率领城中百姓抵御数十倍的敌人和战无不胜的萨拉丁,并数度挫败了穆斯林大军的进攻,使得萨拉丁同意签订了城下之盟,但并不能改变基督教以惨败失城告终的结果,穆斯林的英雄萨拉丁获得胜利,夺回了被基督徒占领近百年的圣城。

电影中的萨拉丁,不仅是威武之师的统帅,也深具冷静、理性、仁慈品格和骑士精神。当有人说胜利由神决定时,他却认为胜利靠充足的准备。当他的死敌也是敬重的国王病重时,他要派出御医去给对方看病。

而那些不断挑衅、叫嚣着要与萨拉丁大军决战的十字军圣殿骑士,与撒拉丁的冷静和理性完全相反,他们鲁莽无知地深入浩瀚沙漠,却连他的影子都没摸到便因恶劣的环境而溃不成军、形同乌合。结局当然是被杀得尸横遍野,任由乌鸦像黑云一样笼罩战场,享受饕餮大餐。

无论是哈丁战役的屠杀,还是剑指圣城,萨拉丁是师出有名的。这些来自西方的不知死活、狂热好战的圣殿骑士为挑起战争,一再滥杀穆斯林商人,甚至杀害了萨拉丁的亲妹妹,而百余年前也正是这些基督徒们从穆斯林手中夺走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城中所有的穆斯林信众。

同历史一致,撒拉丁赦免了城中十万基督徒,没有报当初基督徒屠杀穆斯林之仇。这虽然有巴利安极力争取的原因,但悬殊的力量对比下,更多的是出于撒拉丁本人的宽容理性和人道主义。

影片颂扬了这两位英雄的明智举动,城下之盟,何尝不是不同宗教升华出相同信仰的惺惺相惜和高度认同,尤其那段对话堪称经典:城下谈判结束后,巴利安问萨拉丁:“耶路撒冷究竟有什么价值?”萨拉丁回答说:“Nothing.”(一文不值),走出几步之后,萨拉丁转过身来,双手竖起拇指,在胸前用力一挥:“Everything!”(无价之宝),那一刻,一代枭雄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补充一段历史:耶路撒冷陷落后,西欧封建主闻讯大惊,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德皇“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联合出兵,企图恢复十字军王国。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萨拉丁临危不惧,指挥军队先后进行了阿卡保卫战和雅法会战,挫败联军。在雅法会战中,理查一世中箭落马,萨拉丁非但不加伤害,反而赠马令其再战,表现了罕见的骑士风度,使敌人军心动摇,进退失措。理查见取胜无望,加之本国政局不稳,被迫于年与萨拉丁签订和约,承认阿拉伯人对耶路撒冷的控制;萨拉丁则宽容地同意基督徒可以自由前往朝圣,并归还俘获的所有宗教物品。

可以说,萨拉丁不仅赢得了阿拉伯人民的景仰,甚至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高尚的品德表示折服。年3月3日,萨拉丁在大马士革逝世,享年55岁。他对儿子的最后赠言是:“要敬畏真主,要体察民情,要关心百姓疾苦。”

04斯科特的《天国王朝》——为战争掘墓,为和平奠基

在史诗题材已现衰落之势的年头,导演斯科特剑走偏锋地祭出《天朝王国》,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影片拍摄于年,要知道事件才过去两年多,美国人民闻中东穆斯林色变,他却搞出个基督徒大军大败于伊斯兰大军的题材,不仅恨恨地嘲讽了包装着神圣外衣的十字军,还不遗余力地歌颂了一番穆斯林英雄萨拉丁,要知道萨拉丁可是本拉登和萨达姆的偶像,这极不符合美国主流舆论导向,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

然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就是历史,耶路撒冷这座“三教圣地”、千年古城,承载了太多抹不去的苦难与沧桑,以至于时至今日仍然会从不曾痊愈的伤口里渗出血来,要多少人继续舔舐着伤口、负重前行。

斯科特就是要再讲述一遍,近一个世纪以前,曾经有个一生与命运抗争的国王,曾经有个卸下整个民族仇恨的英雄,他摘下面具、他叫停冲锋,他们的思想化身为一名完美的骑士,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无数生命,他们的抉择,决定它是“Nothing”还是“Everything”。

这就是大半来自虚构的巴利安的耶路撒冷之旅——当他回到故地望着当年亡妻栽下的那棵树苗在片尾处迎风摇曳,他完成了救赎,从此再无迷茫和质疑;这就是完美骑士去往“天国王朝”的救赎之路——放下仇恨,走出偏执,和谐和睦的共存才是价值连城的“耶路撒冷”。“KingdomofHeaven”,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方寸间感悟生命,痴嗔里皆是美好

若喜欢文章,别忘了点赞、评论和收藏哦~

1
查看完整版本: 完美骑士和他心中的耶路撒冷不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