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督教传入对贵州近代教育和医学发展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npxxx/npxtl/

自道光二十六年(年)清廷取消了“禁教”令之后,基督教要求与天主教享有同等待遇,于是,专门向海外传教的基督教的差会便纷纷涌入中国。最初只是各通商口岸传教,光绪二年(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规定“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由旅行”,从此,传教士们便四处活动。深入内地传教。基督教传入贵州便从这一时期开始,最先进入贵州的是“内地会”接着是“循道工会”。

贵阳天主堂

循道工会是以英国人约翰.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原为“圣公会”的一派,年始为独立宗派。它认为单纯的传教不足以应付新的社会问题,应当深入下层,宣扬“能取得内心的欢迎平安就是幸福”,要求信徒虔诚的读圣经,严格宗教生活,注重社会和伦理问题,并严密教会组织,在精选信徒的基础上实行相互监督,早就循规蹈矩行事的人。“循道工会”于咸丰元年(年)传入中国,在光绪三十年(年)由云南昭通传入贵州石门坎。最先进入石门坎的是英国传教士伯格里,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了深入苗族地区传教。“着苗装、说苗话、穿草鞋、系草带”,并依靠苗族布道员杨雅各、张约翰等进行传教。在石门坎建立教堂、办学校、开医院、制造苗文,很快打开局面,被标榜为“苗族最高文化区”,以后循道工会的传教范围越来越扩大,增设许多教堂、医院。并进入四方井、长海子等彝族地区。

伯格理夫妇和他们的长子

基督教传入贵州的时间较晚。在此之前,天主教早已在贵州有广泛的传播,人们对“洋教”并不陌生,而且在“反洋教”风潮过去之后,清政府采取了“保教”政策,传教比较自由。为了不致与天主教发生冲突,基督教把传教的重点放在少数民族地区,循道工会主要在威宁北部的苗族、彝族地区,内地会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便深入郎岱的濑龙桥、赫章的葛布、威宁的板底、普定的等堆等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些地区传教有三个有利的条件:一是社会矛盾突出,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深重,人们希望在精神上得到解脱,有些群众基础;二是在这些地方原先没有人为的宗教,而佛教、道教等的影响力极小,天主教也未曾进入这些偏远山区;三是少数民族中原先有严密的家庭组织,只要争取几个有影响力的信徒,就可以通过亲属关系在他们当中顺利传教。

当代外国传教士延续循道公会的传教事业

由于传教的的需要,基督教特别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把“社会改良”作为突破口,提倡“间接传教”,即通过解决社会急迫问题使人们相信基督教可以解救他们。在这方面,循道工会表现得特别明显。伯格里到达石门坎后,首先与当地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深入进行社会调查,支持群众进行反土目的斗争。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苗族之中。

基督教传入对贵州医药卫生发展的影响

使人们相信基督教能够解救他们,从而皈依基督教。黔西北的苗族,生活极苦,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往往因疾病而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伯格里早年曾学过医学,他的妻子韩孝贞曾当过护士,于是便以牧师兼医生的姿态出现,为民治病,并印发卫生保健小册子广大宣传,创办了石门坎教会诊所。清朝末年,广西麻风病一度流行,官府诱杀麻风病患者,伯格里闻讯后便著文抨击这种做法不人道,得到基督教世界麻风病总会的支持,汇了一笔经费到了石门坎,得到这笔资金后创建了石门坎麻风病院。医院方面,内地会也十分支持和重视,许多传教士都受过医务和护士知识教育,把治病和传教结合起来。医院便是内地会在铜仁开办的“医院”,贵州第一个私人挂牌的西医程乾生就是内地会的教徒。铜仁医院在创办之初,人们多不信任,求医的人很少,医院采取各种办法招揽病人,或送药上门,或免费就诊,甚至供给住院病人的牛奶和罐头,终于发展起来。

石门坎彩照,外国传教士在给苗人打疫苗

基督教传教士对贵州近代教育发展的巨大贡献

利用学校进行间接传教,这是基督教的重要特点之一。他们提出了“哪里有教堂,哪里就有学校”的口号,认定“教育是传教的有力助手”,并在成都建立“华西基督教教育联合会”,负责西南各省的办学活动,向国外差会发出《请求派遣有训练的教育家来华工作的呼吁书》。目的是通过学校传输宗教思想,培养虔诚的基督教徒。光绪二十三年(年),内地会英国籍牧师党居仁在安顺龙洞街首先办起了一所“义学”,学制四至五年,招收贫苦的青年教徒入学,男生各一班。每班60——80人,毕业后回原籍从事传教活动。光绪三十二年(年)党居仁又以义学毕业生孙士明的名义开办了一所“广智学堂”,党居仁教英语,孙士明教自然科学,专门招收富家子弟,目的在于把基督教扩大到上层社会,争取当地豪绅的支持。在石门坎,循道公会于光绪三十一年(年)创办“光华小学”,派苗族教徒朱彼得、杨雅各到各寨游说,宣传“读书才不会被人欺侮”,并听过赈济粮盐吸引儿童读书,光华小学本部设在石门坎,建有礼堂、教室、宿舍、运动场和游泳池。又在附近村寨建立分校,以后又在四方井办起了崇德小学及其分校,并于宣统二年(年)成立“循道工会西南教区苗疆部教育委员会”。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循道工会西南教区拨款,课程除文化课外,还有音乐、体育。并读《圣经》,鉴于当地苗族子弟不通汉语,伯格里便以新创制的苗文编写《苗族原始读本》作教材,学校硬性规定:“学生须有相当知识,至低应该读完地级读本全部,女子更须二年的家政训练,毕业后始具完婚资格”。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把学校作为传教的重要启蒙基地,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灌输宗教思想,并以基督教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社会改良”。

伯格理创制的苗文

基督教对近代贵州经济文化的推波助澜作用

基督教传入贵州时期已经是清末,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在“西学东渐”的形式下,基督教的传入也起到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教会学校有明显的宗教目的,但它毕竟与传统的儒家教育不同,也不同于天主教纯粹培养神职人员的修院,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均属于近代教育的范畴,学校开设的外语、算术、自然、音乐、体育等课程有利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特别是在贵州西部的大花苗地区创制了苗族文字,使得苗族由农奴阶层,处于结绳记事的极端落后的经济文化一跃成为贵州的教育制高点。对苗族的语言文化、社会地位、思维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但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有的甚至进入了高等学府,成为近代贵州发展的先驱人物。西医在贵州的发展也与基督教有关,医院和诊所,培养了一批医务人员,程乾生等人就是医院学习的第一代西医。基督教还协助邮政部门开创了贵州近代邮政,光绪三十年(年)基督教徒叶采生任贵州邮司帮兼翻译,规划了全省邮政网点,后内地会即在安顺设立信箱,开展邮递业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