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接近半世纪的隔离,没有人比他们更期待节日 [复制链接]

1#
欢乐新春白癜风专家出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317.html

年,每个人都切身经历了新传染病带来的恐慌。被隔离、被歧视,以及康复后的另一场漫长战役......这一切很自然地就让我想起麻风,以及被隔离的麻风病人。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麻风病”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也是渐渐远去的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医疗条件和水平所限,为了杜绝麻风病的扩散蔓延,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麻风康复村,用地理隔离的办法,避免更多人受传染。年11月,医院建成,经受磨难的幸存患者被集中隔离治疗。

▼《等待门开》,等你点开▼

1

“花要开了”

还未表明自己的身份,一见面,三娥婆婆就拉住我,迫不及待向我介绍她种的花:“这种是太阳花,有七种颜色,开出来很漂亮,等一下太阳出来后,它就快开了。”花盆其实是电工来修电表时留下的工具盒,三娥婆婆看着结实,就捡回来用于种花了。

九点半左右来到潭山村,原本以为时间有点早会打扰到村民,但他们表示饭都已经吃过了。三娥婆婆还是刚从田里回来,听到村里动静大,全村人都从宿舍闻声而来了。

给我们开门的村民小组长文伯说,这是今年第一次迎接客人。

难怪,开门的时候,我要略为吃力地推。

(9月27日)离中秋国庆双节没剩几天了,高明区民*局、区慈善会还有志愿者们来到潭山村给村民们送去慰问礼品,同时还有一支武术团队为各位村民带来节目表演。

“今年以来,最热闹今天了。”文伯拿起久违的话筒,再三代表全体村民感谢我们的到来。“年三十晚到现在,除了医生外,大门就没开过。如果不是你们过来,真的太冷清了......”

随行的同事告诉我,这里的老人虽然生病了,说不太清话,但是对来探望过他们的人以及来的时间,始终记得。

2

“今日,热闹”

他们全都记得,包括从前。

按捺不住好奇心,我还是小心翼翼问起了三娥婆婆的往事。“年,二十几岁就被送来了,家里5、6个兄弟姐妹,就只有我遭了这罪。”

从小在外村上学,可能由于农活操作不当,导致沙子进脚部皮肤感染病菌。“得了病之后,被周围的人说三道四,眼泪都流尽了。进村15年后恢复健康,但是已经不愿意回家了。”

据载,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30医院共收容高明籍病人人,治愈人。90年代起,高明已不再有麻风病发病报告,潭山成了康复者的居所。

随着谈“麻”色变的年代过去,曾经的“禁地”,已是安乐窝。

现如今,潭山康复村仅是一个只有48人的小村子。46名村民,2名护工。

没人比他们更懂隔离。

接近半个世纪没踏出过村子,逗逗狗、看看电视、种种菜、养养花是他们的娱乐方式。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是偶尔才有的活动,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呆在自己的那间房里,或者静静地坐在门边,安然度过一天天。

但最爱的,还是热闹。

疫情之前,每当节假日,康复村都会迎来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只要有人来,村民们过节如过年。

如果抛去身上无法磨灭的印记,光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你会猜出比他们真实年龄至少小5年的年纪。

曾经在这里工作的护工傅宝珠说过:“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岁月,而在于岁月里有多少生命。”

3

“约定好了”

陈春香是这里其中一名护工,来这里半年多,平时主要负责照顾11位生活难以自理的村民。祖籍梅州的她,虽然不会说这里的话,但基本能听懂。

陈春香(蓝衣)与村民们做游戏

好像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尽管没有血缘上的联系,但都亲如家人。

表演礼毕,饼品赠上,短暂的探望在《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接近尾声。

期待下一次见面,看到三娥婆婆的“七色花”满院盛开,潭山村的大门敞开。

END

●往期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记者:李敏兴、林敏华、李海斌

视频:李哪吒

图片:李敏兴;曾锦峰摄影提供(如需引用,请标明出处)

编辑:李哪吒

监制:李评

品牌合作单位

联系我们

高明区荷城街道文汇路高明电视融媒中心

联系电话

///视频直播·宣传片·专题片·微电影·H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