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它健脾消食 http://www.dancanf.com/dscd/6400.html橡树出版之
编者按oaktreepublishing
阅读过莱尔释经默想系列图书的橡果,应该对他透过圣经经文默想的深刻与通达颇有印象。今天的文章出自橡树待出版的新书《路加福音释经默想》,同样堪称默想的经典范本。愿我们在阅读此文的过程中,操练莱尔式的默想。
“我们务要每天祷告,求上帝赐下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心才是上帝所喜悦的,也是他所看重的。”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上帝,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路17:11—19)■首先,我们应当注意到,人在急难中需要帮助时会何等迫切地呼求!我们看到,当我们主“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风的迎面而来”。我们很难想象,还有什么处境比患大麻风更悲惨。这些人会被赶出社会,与亲朋好友切断一切联系。这段经文中描述的这些麻风病人显然知道自己的悲惨处境。所以,他们虽然“远远地站着”,但却没有无所事事。“他们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他们极为痛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何等悲惨。他们找到了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语。当一个可以获得医治的机会出现时,他们就迫切地大声呼求主的拯救。这十个大麻风病人的行为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有助于理解基督教信仰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这一主题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理解的。它就是祷告。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莱尔的默想经典系列图书。
今天,为何竟然有很多人从来不祷告呢?为何竟然有很多人乐于重复一些形式化的话,却从来没有用心灵来祷告呢?为何那些即将死去的男男女女,虽然有要么失丧要么蒙拯救的灵*,却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发自心灵的、务实的祷告呢?这些问题的答案简单明了。因为大多数人对罪毫无感觉!他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属灵疾病,不知道自己是失丧、有罪、悬在地狱边缘的人。一个人若发现自己患了灵*的疾病,很快就能学会祷告。就像这些大麻风病人一样,他找到话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他呼求帮助。再者,为何竟然有许多真信徒的祷告常常如此冷淡呢?为何他们的祷告如此软弱无力、漫不经心、不冷不热呢?答案同样非常清楚。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意识远不够深入。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无助,因而没有热切地呼求上帝的怜悯和恩典。我们务要记住这些事。我们务要寻求对自己的真正需要有一种恒久的意识。只要这些圣徒认识到了自己灵*的景况,就像这十个患了大麻风的人看到自己的身体景况一样,他们的祷告就会好得多。点击图片,获得这本莱尔经典著作《圣洁》。■其次,我们应当在这段经文中注意到,当顺服去行时,帮助如何临到人身上。圣经告诉我们,这些大麻风病人呼求我们的主,耶稣只回答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没有摸他们,也没有吩咐他们的病离开他们。他没有开具任何药方,没有任何洗濯,也没有使用任何外在的有形手段。然而,伴随着他的这些话,医治效力就出现了。当这群被病痛折磨的人遵他的命令而行,医治就临到他们。“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诸如此类的事实,目的是要把真知识教导给我们。它向我们显示了这一智慧,就是单纯、孩子般地顺服基督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语的智慧。当我们主的诫命明白无误时,我们切不可坐而不行,只是去推理或怀疑。若这几位大麻风病人如此行事的话,他们就永远不会得到医治。我们务要认真读经。我们务要努力祷告。我们务要使用公共的“蒙恩之道”。所有这些都是基督要我们尽的义务;若我们热爱生命,就必须照这些吩咐去行,而不是去追问空洞和刁钻的问题。正是在这条毫不犹豫的顺服之路上,基督才会与我们相遇并祝福我们。“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约7:17)点击封面小程序,获得这本《莱尔传》。■最后,我们应当在这段经文中注意到,感恩的事是何等少见!在主耶稣治好的那十个大麻风病人中,只有一个回来感谢他。我们主就此说的一席话,非常严肃:“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我们面前的这条教训意味深长,它叫人谦卑下来,叫我们扪心自问。即使我们中间那些最优秀的人,也不过像那九个大麻风病人一样。我们总是祈求多于赞美,总是祈求从上帝那里得着一些什么,而不是为我们已经得着的恩典来感谢他。在我们这一方,总是充斥着诸般的抱怨和不满。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将自己所蒙的怜悯一直藏在斗底下,同时又将自己诸般的需要和苦恼放在山上。事情本不该如此。但是,凡了解教会和世界的人必须承认:这些事是真的。基督徒普遍缺乏感恩之心,这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耻辱,也是我们缺乏谦卑的一个明证。我们务要每天祷告,求上帝赐下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心才是上帝所喜悦的,也是他所看重的。大卫和圣保罗都是极懂得感恩的人。这样的心灵,才是教会历代圣徒的标记。麦克谦、比克斯特思(Bickersteth)、霍尔丹·斯图尔特(HaldaneStewart)总是充满了赞美。这种情感才是天堂的氛围。天使和“被成全的义人”一直要在那里赞美上帝。赞美正是我们在地上蒙福的源头。若我们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就必能把我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4:6)。最重要的是,我们务要为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罪性、罪疚和不配献上祷告。毕竟,这才是感恩之心真正的奥秘所在。只有每天感到自己亏欠了上帝恩典的人,每天记得自己什么也不配得,只配下地狱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每天称颂上帝,赞美上帝。感恩如花,若非深深扎根在谦卑土壤中,就绝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本文摘自《〈路加福音〉释经默想》。)
相关阅读:
1、在越来越没人情味的世界,有位格的神主动亲近你
2、《拿撒勒人耶稣》:耶稣是谁?为什么他如此重要?
麦格拉思“人人丛书”第三本
3、《永在至圣者》:或许,上帝和你想的不一样
麦格拉思“人人丛书”第二本
4、《信仰与信经》:写给每个人的信仰指南
麦格拉思“人人丛书”第一本
5、我们在这邪恶世上如何做真基督徒?
用稿说明
橡树对橡果的来稿一直坚持热切欢迎和支持态度!但由于来稿较多,橡树无法保证一一回复是否采用以及何时采用。为不消灭橡果们宝贵的热情,橡树决定做此通告。橡果投稿三个月后若无收到用稿通知,可邮件询问是否收到稿件,以避免邮件丢失情况;或者发邮件提出稿件转投其他平台,以避免造成一稿多用。
橡树文字工作室我信文字的力量!ishing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