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此文有些内容比较“重口味”,脆弱的宝宝请不要往下看,或对密宗不甚了解,道听途说就想诽谤的人也请绕行。
深秋夜话08
宝宝
我对格尔登寺护法的故事印象深刻。他的师父忘记给他超度,后来他就因为一念嗔心变成了魔*在村子里害人。
奶奶
我当时听这个故事也听得泪流满面的,但第二次再听到时就没有流泪了,所以人还是比较容易麻木。
有一天我问一位高人听过这个故事没有,他说没有。我就给他讲了一遍,然后还“威胁”他说:“请你们以后不要对我太过分,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不然的话……”高人笑答:“哪有那么严重嘛,你没有那么挫的知见。”
宝宝
那个麻风病的故事,是关于发菩提心。就是整个村子的人都得了麻风病,因为是传染病,大家都不敢去埋尸体,那个人就把尸体一个一个背去埋。
奶奶
这个故事也令我非常触动,当时也感动到涕泪俱下。
你还记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他以前是一个流氓,无恶不作,在文革期间,他给别人打小工,人家将东西藏在帐篷里,他就准备去偷。正在此时,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位上师——秋涅多吉,便把手缩回去了,后面他想:“我一定要改邪归正。”然后就出家了,结果逐渐变成了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这和奔公甲格西的故事有点类似。所以一个人的起点不高没有关系,但一定要知道改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宝宝1
从这个故事延伸来说,就是看人不能看表面。
宝宝2
是呀,不能看表面,像大家夸我勤快,我都说不能看表面。举一反三,哈哈哈。
奶奶
对啊,我们只能看到别人的表面,看不到内在,所以对人不要妄加评判。
01
宝宝
突然很想念不丹的导游和司机。
奶奶
回顾一路走来的旅程,你们还算比较有福报。因为游览那些地方是需要福报支撑的,时间、金钱、家庭关系的调和……各方面的因缘都要具足。你们几个还不算吝啬,有施舍心的人不会缺钱。
宝宝
我还没去过泰国,有机会想去看看。
奶奶
对于泰国,我现在更喜欢素可泰,那里人烟稀少,一两条大概一百多米长的街道,一些零星的小卖部,四周就是大片大片的森林。森林里树木的直径,比这栋楼还宽,好大哦。
宝宝
泰国还有那种森林啊?
奶奶
对啊,就是一棵棵山一般大的树,树底下全是佛像以及古老寺院的废墟。在那里,租一辆自行车骑着,时不时在树下停歇,那种感觉太舒服啦。
宝宝
为什么好多修行人都是在树下悟道的呢?天然氧吧的原因?
奶奶
我觉得应该是从头陀行的角度来讲的吧,因为古代头陀行的人,好多都是背个小包袱住在树下,一可遮阳,二可避雨,挺实用的。
宝宝
记得DSS讲《前行》的时候,就说在森林里修行会很有助益,我还以为是含氧量高的原因。
奶奶
森林里含氧量的确比较高,但话说回来,很多藏地的成就者,他们所在的山上好多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有些还是在雪山上、山洞里打坐。我觉得这应该不是最了义的说法,因为四处都是道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只要心和法相应,处处皆是菩提树。
可能因为是甲木之人,我个人倒是特别喜欢森林。我曾经给一位高人讲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他说:“你们禅宗的禅师们太可以了!”我说作者不是禅师,但他深受佛教影响。
宝宝
可能唐朝的诗人基本都会对禅宗感兴趣吧。
奶奶
也不全是,像韩愈就是谤佛的。
宝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很禅意啊。
奶奶
是啊,其实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东西和“佐钦寺的狗叫”有什么区别嘛?简简单单一个描述,却内含无限意境。所以诗歌也不比量子力学低级,不是以这种文字为母语的人,很难抵达其甚深内蕴,难以真正明了它想表达的东西。
就像那天我提到寂天菩萨所写的——“皎洁明月光,清凉似檀香,倾泻平石上,如宫意生欢,林风无声息,徐徐默吹送,有福瑜伽士,踱步思利他”,我觉得此时要是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加进来,一点都不违和。寂天菩萨真是太提劲,太可以了!不管胜义谛还是世俗谛,都讲得那么高级!
宝宝
我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都好有画面感哦!
奶奶
对啊,我当时每次给高人一段一段地这样讲,包括很多禅宗参话头的公案,高人经常会喊:“哇,太安逸了!”但有时他也会评价:“这种不行。”
宝宝1
比起什么冻龄美女,我更想以后成为禅宗公案头那种婆子,哈哈哈。
宝宝2
婆子(跛子)是掰子的意思吗?
宝宝1
(一只乌鸦在头顶飞过……)就是一个老太婆,不是掰子。禅宗公案里面经常有,某禅师到了一个中途歇凉的蓬蓬,里面有个卖点心的婆子,婆子就会考他:“你点的是哪个心?答出来我才把点心卖给你。”诸如此类的。
奶奶
那些婆子常常是给禅师们打麻烦的,但人家境界比禅师高。我差不多也是个婆子,当然我境界肯定不高,只能说——“来了一个老妞儿”。
宝宝
我请了一本书,是莲师给益西措嘉空行母说的教言,这个可以看嘛?
奶奶
很好啊,可以看,我好多年前就看过。但要看你买的是哪一本,因为有些内容可能会让你生邪见。
宝宝
我觉得没学佛的人看《莲师传》可能都会生邪见。
奶奶
对啊,里面有些情节,你们懂的。
我记得是九几年的时候看的那本书,里面讲莲师让益西措嘉空行母为他献一个少女,然后,莲师又让益西措嘉空行母去尼泊尔找一个小伙子,而且说要跟他XX。并且益西措嘉空行母照做了。
我当时就想,这些东西太TM吓人了,难道学佛还要干这事儿?反正书中有大量诸如此类的情节。所以,看这些书之前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先给你剧透一下,免得到时受不了。
虽然当时我不太理解这些内容,但后来我才明白,普通人观念中“忠贞不二”之类的东西,说到底也就是某种概念和形式而已。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不但要去除对金钱、名誉、地位等的执着,爱情当中所谓的占有欲等执着都应舍弃。书中的这些情节,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不专一”、“水性杨花”、“脚踏几只船”等等,根本不是一回事,大家不要混淆。
现在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深邃的见解,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经常打着密宗的旗号,在情爱方面恣意妄为,这和真正的密乘行人的修持是完全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如果你要学习莲师的“三妻四妾”,你能够像莲师那样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吗?我们可以以此标准对照一下自己,如果达不到,离那种四大皆空、无二无别的境界还差得太远,则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模仿这些行为。
未完待续
学佛要带点烟火气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