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仲景与五石散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张仲景与五石散有些资料说五石散是张仲景发明的,这种说法是错误。根据一些古文献记载和汉墓考古发现,早在张仲景之前,五石散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可能是张仲景在运用五石散方面有其独持有效的经验,所以让人错误的以为五石散是他发明的。“《史记仓公传》曰: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臣意往过之,遂谓意曰:“不肖有病,幸诊遂也。”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亟勿服。色将发臃。”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阳(阴)病,阳石以治阴(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臣意曰:“公所论远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馀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鑱石’。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诊法曰‘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刚药入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箸,邪气流行,为重困於俞,忿发为疽。”意告之后百馀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拙工有一不习,文理阴阳失矣。”从这些资料我们分晰,早在扁鹊的时期,矿石用药已经取得非富的经验,古人根据药性,将矿石分为阳石和阴石,扁鹊的《药论》对矿石的运用也提出很多观点。如‘阴石以治阳(阴)病,阳石以治阴(阳)病’,‘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鑱石’。齐王待医遂只是简单的对症用药,缺乏对人体细微的辨证分析,最后没有起效,反而死于五石散的副作用所导致的皮肤疮痈。这个五石散的配方是什么?并不明确,“自练五石散”,这个“练”字说明不是简单的混合,还有复杂的提练方法。仓公淳于意的时代约前年—约前年,与其同一时期的有南越王赵眜,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其古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已开辟为南越王博物馆。从古墓的西耳室的西侧墙根,发现了一堆五色药石,包括紫水晶.5克、硫磺.4克、雄黄克、褚石.5克和绿松石.5克。这有可能就是五石散的配方,其中雄黄的比例约占全部重量的56%。中国湖南慈利和石门交界的牌峪是世界雄黄产地之最。雄黄的化学成分是四硫化四砷,经过锻烧后即成为三氧化二砷,即人们所熟悉的砒霜。所以练制而成的五石散,是一种剧毒的含砷药剂。砒霜虽然有剧毒,但用在某些重症坏病却有效果,中医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记录。如谬希雍:“砒霜,禀火之毒气,复兼煅炼,《本经》虽云味苦酸,而其气则大热,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大热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伤人也。”《本草经巯》:“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张石顽:“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则与绿豆汤饮之。砒性大毒,误食必死。然狂痴之病,又所必需,胜金丹用之无不应者。枯痔散与白矾同用,七日痔枯自落,取热毒之性以枯歹肉也。”(《本经逢原》)年代初,黑龙江省卫生厅委托哈尔滨医院中医科主任张亭栋到大庆市林甸县民主公社调查当地一个神奇的偏方。当时张亭栋带领一群医生去探索偏方治愈癌症的奥妙。据张亭栋了解,医院诊断出患有癌症后,就尝试了该偏方,病情便有了好转。其中一个癌症患者认出了张亭栋团队中的一名医生,当时医生诊断其患有食管癌,由于肿瘤面积很大,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后来该患者就到大庆市林甸县民主公社尝试偏方治疗,喝了药水后其便能吃饭了。该患者所提到的药水就是这神秘的偏方,主要由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组成。一开始,老中医把这三味药做成药捻,用来治疗淋巴结核,治疗时把药塞到淋巴结核所形成的瘘管中即可。随后,发现该药方同样可以治疗癌症。后来,张亭栋等人决定留下来好好研究这神奇的偏方。因为开始研究的时间是在年3月,所以他们把药命名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张亭栋发现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年,张亭栋作为第一作者,和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等4人在《黑龙江医药》署名发表癌灵注射液(后称“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论文。这是国际上最早临床应用“癌灵注射液”的文章。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尝试应用三氧化二砷来治白血病。当时砷剂治疗复发的M3型白血病,缓解率可以达到85%以上,后来砷剂变成一线治疗药物应用于所有M3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年,张亭栋作为砒霜治白血病的奠基人,获颁“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年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舍贝里奖名单,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竺,他发展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型靶向治疗,治疗方法是维生素A的一种亚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从此,砒霜治白血病走上国际舞台。五石散因为含有剧毒,容易出现毒副作用而导致死亡,非一般的医生所能驾驭。所以仓公特别提出“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馀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皇甫谧《甲乙经》序记载有张仲景用五石之事,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王仲宣嫌仲景语多触犯,不信其言,不肯服用,致“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这里面有两点有疑惑,一是“五石汤”是不是五石散?二是王仲宣是什么病?有些人根据眉落推断是麻风病。但我也有不同观点,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麻风病主要引起皮肤损害和肢体畸残的疾病,古代的麻风病人受到严重的歧视,对麻风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只有隔离,也没有雄黄或砒霜治疗麻风病有效的记载。从而我推断王仲宣可能是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如果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慢性期一般可持续10~20年,因其病程漫长,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血吸虫病会引起肝脾肿大,腹泻下血,从而导致严重贫血造成眉毛脱落。到了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生存期短,符合“眉落后半年而死”的预测。而且五石散里面的雄黄,对于治疗血吸虫病有非常有效,在治疗血吸虫病的多个方剂中都作为主药,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其疗效。所以在古代血吸虫病广泛流行的长江以南流域地区,张仲景运用五石散治疗这方面疾病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让人误以为五石散是其发现创造的。到了魏晋时代,玄学清谈之风盛行,士大夫还盛行服石。所谓服石,就是长期服用“五石散”。其中魏尚书何晏,人称“傅粉何郎”,于清谈之余,更是借五石散之力以恣情纵欲,人们竞相仿效,遂成一代风气。晋皇甫谧著《寒石散论》(已佚,部分存于《诸病源侯总论》中)说: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众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但是这时的五石散配方已经有所改变,其成份改为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五种石类药物组成。去掉主药雄黄,使其毒性减弱,改为石钟乳这类温补肾阳药物,主要起恣情纵欲的效果,相当于现在的伟哥,已失其治疗疾病的效果。这个配方的五石散也有很明显的副作用,很容易令人上瘾,有慢性毒性,造成身体器官损伤。从何晏开始,因服用五石散而导致身体瘫痪,甚至死亡的人着实不少:晋代裴秀、晋哀帝司马丕、以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皆是因为服用此药方致死的。唐朝药王孙思邈历经西魏、北周、隋、唐4个朝代,亲眼目睹了五石散的危害,曾经不止一次的反对食用五石散,所以才有了“宁食野葛,不服五石”之说。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和医生也加入到反对滥用五石散的队伍中来。孙思邈曾经还向唐朝皇帝上书,阐述了五石散的危害,希望通过一国之力来帮助老百姓戒掉五石散。同时还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随着世人的逐渐清醒,加上孙思邈和有识之士的努力,最终,人们食用五石散之风才渐渐消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