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治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pf/bdfyy/bdfzj/所谓悲剧
一
悲剧源于无名。
悲剧就是你站在大马路上,眼泪流了两大缸,却不知道要去怪谁。
高晓松讲过他二叔的故事:他二叔算青年才俊,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会吹黑管,懂无线电。特殊年代去大西北做知青,与一妙龄女子相恋。两人的约会充满才子佳人的意味,一个吹黑管,另一个画画,胜在单纯美好、两情相悦。
转折出现在二叔自学成才倒腾了一个收音机,一不小心收到了敌台。两个小青年吓个半死,当年这个事体很严重的。手忙脚乱收拾好,二叔惴惴不安往住村走,到村口就听说要抓偷听敌台的犯罪分子。十八九岁害怕啊,二叔就跑了。费千辛万苦跑回杭州老家,被家人藏起来,靠着捡破烂为生。
说巧不巧,他因为热爱音乐,在卖破烂的地方淘换了不少贝多芬的唱片。有一天回家又听到要抓贝多芬集团的人,哇,吓死了又。怎么办?逃跑啊。逃到深山老林的什么麻风村。这时候,二叔还是正常人,虽然受了不少苦,但心底还是期待自己能平反,能回城与心上人见面。可见,一个小念想对人有多么重要,人多苦都不怕,怕的是没有希望。东躲西藏十来年后,等来重见天日。他递上去申诉材料要求平反,人家给的回复是这样的:“你从没有被迫害过啊,平什么反。”
原来,二叔的两次逃亡根本就不必要:第一次逮的是村里其他人,第二次是抓一个乐团指挥,都跟他没什么关系。这一下,受不了了,成精神病了。大街上走路都能跟人打架说人家是告密者,说人家能接受到他的脑电波。他的心上人后来跟银川的一个开公交车的好人结了婚,生了一双儿女。这故事应该完了吧?没有。女知青回城探亲,在大马路上遇到了二叔,还认出来了,十七年光景还能认出来,可见双方保养都不错。
这一下不行了,俩人都文艺又浪漫,爱火熊熊燃烧起来。女知青说什么都要回银川跟丈夫离婚,这老实丈夫一听着急了,平时关系挺好啊,为了不离婚跪下来磕头。女知青狠啊,愣是离了,带着闺女回城再嫁。是不是俩人从此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二叔的精神病又犯了,到处去闹,闹得女知青没法工作,其女儿没法上学。没办法,又离婚了。
这种奇情的故事一般也就随着当事人的老去,逐渐湮没红尘,不过二叔有个好侄儿高晓松啊,故事又被扒拉出来准备拍电影。高晓松把采访当事人——当年女知青的事儿告诉二叔,六十多岁的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代他道歉。故事以俩当事人的孤独终老和周边几个人(女知青的女儿、第一任丈夫,二叔的直系家人)的痛苦作为剧终。
木心说:“诚觉世事皆可原谅,但不知去原谅谁。”本说的是旷达的心性,人世的悲悯。但这句话真可以作为悲剧的最好注脚:不晓得去怪谁,也不晓得去原谅谁。最后守着满心的荒芜,喝下满满的苦酒,心底却连一滴眼泪都没有。
二
悲剧就是绝望。
我所听到的最可怕的悲剧是西西福斯的故事。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吃苦啊,受罪啊,被误解啊,都不要紧,要命的是你不知道这事儿有没有头儿。西西福斯每天怀着绝望的心情滚石头,哪个人能惨过他。
好多朋友会给师太诉苦:家太远啊、家务太重啊、考博辛苦啊、两地分居啊、婆媳关系啊。能把苦处说出来还是心里有希望:家近一点啊、家务不要太重啊、考博不要太辛苦啊、不要两地分居啊、婆媳关系能处好啊。有希望就不算苦,苦的是日复一日绝望地重复和隐忍,并且美其名曰生活就是忍受。国人为什么把下一代看得这么重?因为好多成年人是三十岁死亡,八十岁埋葬:过了青春期,生活鲜有希望和好奇,逐渐丧失学习精力和心力,在思维上已经僵化和死亡,只是躯体还在惯性活着。有的人生下来会什么,死的时候也只会这些。于是寄希望于下一代,消耗下一代的青春,开始下一个轮回:看轻舞飞扬的青春如何被丢进吉光片羽的故纸堆,目光流转的热情惊喜如何变成鱼目混珠的呆若木鸡,无数可能性变成一种可能性,最后又产生一批同样规格的成年人,恭喜,下一个轮回开始。
国人不管男女老幼很常叹的一句话:活着其实没多大意思。最大的悲剧对吗?不是你露宿街头,不是你走投无路,不是你生意失败,而是你给人生判了死刑,如此绝望地活着,如同推石头的西西福斯。惊出一身冷汗有没有?这是一个能够不断发现未知科学领域和神奇现象并实践无数可能性的世界啊,有引力波、格莱美、诺贝尔,有牛顿、达芬奇、玛丽莲梦露,还有硅谷、斗兽场和三联书店的世界啊,有这么多有种、有料、有趣的人和事。
如果单以物质看,确实有意思的不多,科技已经尽最大可能缩小了贫富差距:大不了扎克伯格午饭吃炸鸡薯条美国街头流浪汉吃薯条炸鸡,王思聪滑雪可以用景泰蓝工艺的头盔、找个私人滑雪场,普罗大众滑雪租个公用头盔找个近郊的人工造雪场。有手有脚不笨不残,物质上都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哈佛的爆款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阐明一个道理:幸福的人生就是人生体验的过程。拼命追求结果看重成败只能反映心灵的贫乏和获取幸福能力的缺失。对物质的偏执追求最后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绝望。
有一次,席上与人聊熊猫,师太发挥了掉书袋的本领从古代的驺虞旗讲到第一次发现熊猫的外国人,正说得沾沾自喜,旁边一位前辈突然若有所思地说:“我吃过老虎、狗熊、娃娃鱼、鹿和麋子,还没有吃过熊猫,不晓得啥滋味。”我有一对小朋友,他们很年轻,热爱学习,充满好奇心。一起爬八大处,我们聊得酣畅淋漓,他们懂那么多东西,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鲜脆欲滴的苹果,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富于同情心和进取心,直率可爱又礼貌周到。等过了一个阶段,我们终究会发现,精神和物质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重要。
三
悲剧在于自虐。
先拿国外剧和国内剧做个比较,美剧不卖惨,多是给人以绝境中的力量。《傲骨贤妻》的女主角适逢丈夫出轨、婚姻飘摇、经济危机、诚信解体,惨不惨?但是她惨了没几分钟就投入到新工作中积极进取。
国产伦理剧前些年擅长卖惨,女主角把能遇到的所有惨事都经历一遍,不断泪水涟涟,不断虐人虐己,母女抱一块哭,夫妻抱一块哭,大有“谁敢比我惨”的气势,最后自己还愁眉不展生活无着呢,就圣母附身,大手一挥,原谅所有人。我靠,自己屁股还流血呢,还给别人治痔疮。后者怎么看怎么有点反人性的成分,人性包含了对自己的保护、对利益的追求和对阳光的向往。女主既豁出了自己,又让渡了利益,还沉沦于痛苦并咀嚼痛苦,这心理问题典型成心理学案例了都快。泰坦尼克号是悲剧吗?女主角没有自杀自残并带着男主的爱与祝福结婚生子,把两人的爱延续下去,这才是人性。
国内民间传说里梁祝、崔莺莺、秦香莲等故事透着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味道,逻辑无外乎:不让我好谁也别好,爱人死了我也要死,爱人跑了我也要死,我跑了爱人要死,大家一起死才能叫看官们长舒一口气。婴儿才有这种通过自伤来惩罚别人的幼稚行为吧。
“作”为什么不受人欢迎?反人性啊:喜欢偏说不喜欢,彪悍装作不彪悍,绕弯子,兜圈子,把别人作个半死,把自己气个够呛,还自叹此生命薄,人生悲剧。简直是脑回路的问题,都不是悲剧讨论范围了。林妹妹你喜欢贾宝玉就锻炼好身体,强健好神经,拿出当家少奶奶的魄力给家长看看,好准了你这门婚事,你天天吟风弄月、学诗作赋、伤春悲秋、虐待宝玉、自绝于群众,辜负了韶光,别人也就一个评价:身体不好,情感脆弱。穆斯林的葬礼的男主很自虐,恋人死了,他就每年去她坟上拉小提琴。申纯和表妹娇娘的爱情故事,两人最终不得成亲,死后同葬,墓前一对鸳鸯嬉戏,人称鸳鸯冢。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啊,亲们。
人性就是该吃吃,该睡睡,天冷要加衣,晚上要早睡,想那么多没用。
自虐者必虐人,珍爱生命,远离圣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