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肺部包块皮肤溃烂,久治不愈,咋回事大 [复制链接]

1#

今年4月,41岁的唐惠(化名)开始出现剧烈咳嗽、咳痰,活动一会儿后就累得不行,CT发现肺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同时查见皮肤多发结节性红斑,外院活检排除肿瘤可能,遂考虑为结核,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后,症状依然未缓解,还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数月的折腾,让唐惠和家人疲惫不堪,心理压力大,给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0月初,唐惠慕名来到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曹国强教授的团队。

关键:找到病原菌

接诊后,曹国强教授及其团队的杨雪梅和沈叶医生多次商讨,发现唐惠病情复杂难辨:患者皮肤多发结节性红斑,触及有波动感;肺脏病变,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患者肺脏、淋巴结、皮肤均受累,活检未见肿瘤依据。经初步研判,曹国强教授考虑患者肺、纵膈及皮肤等系统性损害非典型病原菌感染可能性大。此时,找到病原菌是关键!

为进一步验证判断,杨雪梅医生和沈叶医生抽取了唐惠的皮肤脓液,医院检验科鲁卫平教授及团队的黎敏医生指导采集标本。检验科医生反复仔细地在显微镜下寻找了1小时后,终于发现了3根抗酸杆菌。

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杆菌的出现,验证了初步判断的正确,但曹国强教授心中仍有疑虑:唐惠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几乎无效,对病情没有缓解作用,且其脓液结核杆菌DNA检测阴性。

种种迹象表明:抗酸杆菌,是“真凶”。

曹国强教授凭借多年经验,综合患者病史、病情发展过程和相关检查结果,最终得出诊断:系统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感染)。经抗NTM感染治疗2周后,唐惠复查胸部CT,显示纵隔及肺部病变减少、缩小,身体状况也日益好转,咳嗽、喘气等症状明显改善。

出院前,唐惠的皮肤脓液基因检测报告显示:胞内分枝杆菌。基因检测结果证实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判断。随后,曹国强教授为患者制定了后续治疗方案。

出院那天,唐惠高兴地说:“终于不再担惊受怕了,来医院,真的是来对了!”

科普时刻到

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可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三类,以上病菌均可表现为显微镜下抗酸杆菌。

第一类,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多见。

第二类,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其中鸟-胞内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样病变,常被误诊为结核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本病例患者感染的即是鸟-胞内分枝杆菌。

第三类,麻风分枝杆菌,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

本文患者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病率约为8/。该菌并非常见菌,且菌属多,种、13亚种,其中某些菌属培养甚至长达6周左右,明确诊断困难,检验分离率仅仅10.06%。该菌侵犯易感者肺脏、淋巴结、皮肤、关节、软组织、骨骼等组织器官,并可导致免疫抑制人群发生全身性播散。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耐药菌或有严重并发症如咯血、严重支气管扩张,可行手术切除病变肺脏。该病治疗疗程长,易耐药,临床表现易与结核、肿瘤相混淆,其诊断多需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检验技师共同协作。

文字:王芳

编辑:王奕璇

美编:王奕璇

校对:王琼

审核:陈晓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