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师节有一种教师叫宣教士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教师节,是属于教师的光荣的节日。曾几何时,教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除父母之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教师,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和误解。他们被称为“宣教士”。

数百年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西方宣教士,因着上帝大爱的感召,放弃在本国的优越生活,远赴千里来到中国,并对中国的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空前的影响,甚至有很多传教士命丧中国。

抚今追昔,让我们对那些我们素昧平生的宣教士说一声感谢!本文特别选取了几位宣教士的生平及其简介,与读者分享,也盼望成为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01

民国麻风病救济会的开拓者

美国医生海深德

(Dr.LeeS.Huizenga,-)

海深德出生在荷兰,幼年与父母来到美国,毕业于加尔文大学和神学院,然后在纽约学医。从年开始,海深德作为基督教改革宗教会(CRC)海外宣教事工的一位医疗宣教士。

同年携妻子到了中国。他在民国时期医学界备受尊敬,民国*府还为他发行过纪念邮票。

从年至年,他长期生活在如皋,如皋当时是苏北麻风的中心地区之一(上海麻风基本源自苏北),海深德致力于救治如皋麻风患者,贡献良多。他修建的“安乐家”,冯玉祥为其题写屋名。

至今,如皋当地居民仍记得这位医学宣教士。海深德氏称该所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麻风病诊疗所。该诊所的住址现为如皋县卫生防疫站旧址。

海深德还撰写了一本关于年如皋麻风的报告,如今也成为研究民国如皋麻风史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海深德离开如皋后去了上海。时为抗战年代,上海沦陷,海医院,他借助自己的美国身份与日军“悄悄斗争”,保护了不少中国病人的战时权益。

海深德医生的生命显出持久的敬虔和对呼召的持守,如同基督的馨香,一直为后人所传讲。

02

“中国内地会创始人、世代贡献于中国”

戴德生

(JamesHudsonTaylor,-)

戴德生,著名英国宣教士。十九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国内地会”创始人、会长,带领内地会在中国宣教达52年之久,抢救灵魂无数,直到力尽方休。死于湖南长沙,葬于江苏镇江。

戴德生不仅呼吁更多的宣教士来中国,为中国的许多方面做出贡献,在鸦片盛行时代,他还勇敢地站出来督促英国*府禁止鸦片贸易。

在教会、宣教士和其他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促使英国*府终于在年全面禁止对中国输出鸦片。

不仅戴德生,戴家每一代都有人献身于中国宣教。戴德生之子戴存仁在华宣教时间长达64年之久;他的儿子戴永冕(JamesII)也终身奉献给中国教会,先后在河南、陝西、台湾等地,拓荒布道,建立教会,开办圣经学校,为教会培训人才。

他的儿子戴绍曾(JamesIII)于年出生在开封,珍珠港事变后,曾被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他的儿子戴继宗(JamesIV)于年出生在台湾,现在已成为台湾人的女婿。

戴德生的名言已经深入每个基督徒心中——“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不是为中国,是为基督!”

03

鞠躬到尽瘁为中国

梅藤更

(DavidDuncanMain,-)

年6月10日,他出生于苏格兰艾尔郡的一个村庄,是家中第三子。

梅藤更于年6月出生于苏格兰,年9月前往中国。

他是浙江大医院的始创元勋(医院),使之成了当时医院之一。他在杭州服务了45年,他把一辈子的黄金岁月,都奉献给了这个人间天堂。在浙江省档案馆提供的浙江文史资料选辑记载:“英国籍医师梅藤更来杭,接办圣公会之戒烟所。”

医院时,一穷二白: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像样的设备、没有手术室;但在他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广济不仅发展了总院,医院、医院,开办了医校、药学院、护士学校、协和讲堂等等,成医院和医校。

在杭州,医院建到宝石山上,他把医院建到宝云山上;在德清莫干山,他不仅建起了医院,而且建了医院。

年,他把英国的《医方汇编》介绍到中国,译本“以中融西”,成了近代中西医汇通史上的一个范例。此外,他还翻译了中国第一本产科教材《产科西医心法》等医学典籍。

年8月30日,鞠躬尽瘁的梅滕更在苏格兰老家辞世,享年79岁。

04

六个月就用温州话讲道的老外

苏慧廉

(WilliamEdwardSoothill,-)

苏慧廉,原名威廉·爱德华·苏西尔,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哈利法克斯。英国汉学研究者,教育家,来我国的早期传教士之一。

年年初,20岁出头的苏慧廉来到温州,那时正好是中国的春节。他学习温州话,半年后以温州话讲道;之后编制温州话拉丁拼音文字,并以温州方言试译圣经。

在温州传教26年以后,年因为结识李提摩太,并受到李提摩太的推荐,苏慧廉受到邀请他就任山西大学堂西学斋学监的邀请。年,苏慧廉北上太原,任山西国立大学西学校长。年至年任基督教青年会宗教工作主任干事。年任中国赔偿、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次年任英国派遣中国的惠林顿爵士代表团团员。

医院,医院办好。医院并不仅仅服务于基督徒,更主要是服务于劳苦大众。不管你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到医院来都是平等的。

苏慧廉办的学校,并不是只招基督徒的孩子,而是面向全社会招生。这些工作,其实更广阔地带动了福音的拓展。

在侨居中国46年后,苏慧廉于年离开中国,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晚年回英国后,任牛津大学中国语文教授。

年5月14日,于牛津寓所去世,葬于牛津玫瑰山墓园(RoseHillCemetery)。

05

热心专注于教育

司徒雷登

(JohnLeightonStuart,-)

美国长老会宣教士,其父母也是宣教士。出生在杭州。

司徒雷登是卓越的教育家和外交家,曾参与浙江大学前身——杭州育英书院的建立,后长期担任燕京大学校长,使燕大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年,他因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被关押在集中营,直至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后,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

作为在杭州出生长大的外国人,司徒雷登能讲一口流利的杭州话,比英语说得还好。他对中国的爱超乎人的能力和极限,而使他一如既往地爱中国的是上帝的呼召,上帝让他的一生成为祝福中国的一生。

06

“庇护南京难民,

记录日军大屠杀罪证”

约翰·马吉

(JohnMagee,-)

年10月,约翰·马吉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在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后,他前往麻省剑桥圣公会神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加入了美国圣公会。

年,他受美国圣公会派遣来到中国南京传福音并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八年,南京下关的道胜堂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

年,他创办了基督教会的“益智小学”,后更名为“道胜小学”、“道胜中学”,这就是现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前身。

年,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拒绝了本国使馆劝他撤离的建议,并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医院。他与二十多位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庇护了25万难民。

不仅如此,他还冒着生命危险,用一架十六毫米的摄影机,秘密地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成为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动态影像资料,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留下了历史的铁证。

07

医疗宣教士钟爱华——

热爱中国的“洋*子”

钟爱华

(L.NelsonBell,-)

钟爱华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商人家庭,年医学院毕业后,他携妻子来到中国上海,之后转往江苏北部淮阴的清江浦。

二十世纪初年,美国的大学校园被海外宣教的风潮所笼罩,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大学生签下愿往海外宣教的誓约,“学生自愿海外宣教运动”成为规模最大的学生运动。

钟爱华不但个人回应上帝的呼召,还担任过全弗吉尼亚州学生自愿宣教团契的主席,鼓励许多同学加入这个运动。

美南长老会在清江浦的工场,是由著名文学家赛珍珠父亲所开拓的(年),后来设立一所“医院”,也就是钟爱华后来投入二十五年岁月与生命的地方。

清江浦的“医院”后来扩充到三百八十张病床,成为医院,为苏北稠密的农村人口,提供了难以估算的服务与保障。

钟爱华在医院服务二十五年,中间经历过年严重的排外风潮,以及年清江浦沦陷于日军手中,然而这些风波与动乱都没有将他吓跑。他长期坚守冈位,在繁重的医疗与宣教双重工作中,仍经常保有充沛的活力与乐趣。

他得力的祕诀在每天清晨一定持守大约一小时的灵修时间,并且为排在当天动手术的病人,一一提名代祷,丝毫不敢大意。这位愿与中国人一同承受苦难的宣教士还曾在信函中写道︰“上帝要我们去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们生活在一个深陷在罪和混乱中的世界。只有耶稣基督的教会拥有唯一可以给人救赎和盼望的信息。”

08

为苗族人献上生命的英国人

伯格理

(SamuelPollard,—)

年出生于英国康沃尔,天资聪颖。23岁的时候,伯格理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于年来到中国,作为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传教士,身兼牧师、教师和医生多重身份。

经过辗转曲折的经历,他来到贵州的石门坎,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地方。

他帮助苗族人发明了文字,即今天还在流行的“大花苗文”;苗文的发明,使乌蒙山区的苗族从此有了文字符号记载的历史;而他用这种文字翻译了《圣经》,在这里传播福音。

他办光华学校,教苗家人读书认字;建足球场、游泳池,举办运动会,改变了苗族人的生活方式;医院、麻疯病院,解决山区百姓看病的问题;他亦建了孤儿院,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

在伯格理的努力下,基督教会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的几十个县共办了多所学校,使成千上万的苗族人接受了教育,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包括后来成为博士的学者。

抗战结束后,*府曾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当时的汉人每10万人中有2.19个大学生,而乌蒙山区的苗族人每10万个有中10个大学生,其平均教育水平远远高于汉族。

年,石门坎发生了伤寒病,很多人都被感染,而柏格理在救助得病的学生的过程中,也不幸感染。为了拯救学生,他将仅有的盘尼西林都用在学生身上,自己不治而亡,年仅51岁。

09

奥运飞人、

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李爱锐

(LiAirui,EricHenryLiddell,-)

英国苏格兰宣教士、体育运动家、教育家;年巴黎奥运会米赛冠军。在天津从事宣教和基督教教育20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二战胜利前夜,因病逝世于集中营内。

年夏,李爱锐毅然放弃了在家乡优厚的条件和待遇,放下享誉全球奥运金牌选手的美誉,辗转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到“新学书院”(TientsinAnglo-ChineseCollege,现为天津第17中学)担任老师,从此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学生涯。

李爱锐衷心地期望贫穷落后的中国能够尽快发展起来,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培养人才上。他要求学生体学并进,不但学习好,身体也要强健,并将那些体学兼优的高材生推荐、送往英国伦敦大学读书。

年,在他的筹划与监督下,诞生了当时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且成为拥有最好运动跑道的体育场之一。

在这里,李爱锐培养出不少中国青年运动员,比如全能跳高选手吴必显,就是当时中国很少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选手。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爱锐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敌后抗日,参加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的活动。为此他曾受到日军的虐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县(今潍坊市)集中营,从而与家庭失去联系,直到他病死营中。

李爱锐不只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家,赢得了地上的桂冠和金牌;他更是一位杰出的宣教士,赢得了天上永恆的冠冕和奖赏。

10

一家三代奉献在中国

启尔德

(O.L.Kilborn年-年)

启尔德在年轻时代,就加入了“基督教志愿者运动”,他怀着巨大的热情,在战乱频繁的年代来封闭偏僻的四川,传播“天国”的理想。

他在中国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虽然经历了新婚妻子病逝,医院多次被毁等巨大的打击,但是心中的执著从来没有减弱过,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他当医院,如今已成为一所具有西医入川年历史地标和仁济文化品医院。

医院的骨干加入了年由基督教各教会联合在华大附医院(医院),医院,如今还发展成了一所世界医院。

启尔德不仅是四川西医史的开创者,四川红十字运动的发起人,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护士专科学校和大学的奠基人。启尔德和启希贤的四个儿女,除长子出生在嘉定外,都生长在成都华西坝。

他们的长子启真道在加拿大完成学业回到中国,在华大担任了生理学讲师。启真道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因此他的课程全部用中文教授。从年起,在长达10年左右的时间里,启真道担任了华大医牙学院总院长和医学院院长的职务。

启真道的夫人启静卿曾在华西协合大学讲授儿科学和医学英语,她捐建的医科图书馆被命名为启静卿纪念图书馆。启真道的长女玛丽·埃莉诺,则是家族第三代在中国的医疗志愿者,她也曾在华大工作过数年。

从启尔德年来到中国,到年启真道离开香港回到加拿大,这个家族3代9口人为中国医学事业作了72年的奉献,铸就了史诗一般的传奇。

11

为治理黄河水患四处奔走,

为中国社会进步献计献策

李佳白

(LiJiabai,GilbertReid,-)

美国北长老会宣教士,在华社会活动家,“尚贤堂”创办人,和平主义者。

李佳白于年抵达上海后,随即奉派前往山东烟台﹑济南等地,边学中文,边开始宣教工作。他先在烟台宣教三年,而后又到济南,前后在山东从事宣教工作十年之久。

李佳白在山东宣教期间,正是黄河连续发生漫决的年间。为拯救苍生于水火,佳白亲自“冒风涛,逆流而上,详察情形”,探寻黄河水患的根源。并向巡抚详细介绍西方治理河流泛滥的方法。

针对赈灾和救济,李佳白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他提出“以工代赈”的办法来赈济灾民。他建议*府把灾民分为两类,一类为老弱、妇女和儿童;一类为强壮男丁。

对于前者,*府要全力救助;对于强壮男丁,则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他们或疏浚河道,或开垦荒地,或修建道路,然后量工定价。

除黄河决口外,在年至年间,山东、山西、直隶、陕西、河南五省发生了特大旱灾,有上千万人因饥饿而死。

年灾情严重之时,西方宣教士在烟台成立了“赈灾委员会”。李佳白不仅全程参与了赈灾工作,还连续撰写了“西国治河成法”、“治水说”、“黄河归海论”、“黄河建闸说”等关于治理黄河水患的文章,发表在《万国公报》上。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

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

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

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希伯来书12:1-

—完—

文:今日佳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